生猛活潑廣東話
日前偕內人與好友郭君晤面,平時內人與郭君見面交談之機會較少,因此郭君在禮貌上向內人寒暄問候近況如何,等等。在內人還未來得及作表示前,筆者卻如出自本能反應地馬上吐出兩句話來為內人作答,郭君亦對筆者的答語大感認同亦更感興趣,話題就這樣高高興興地打開了。
當時筆者衝口而出的兩句話是:『食足三餐,有鬼鞋著。』相信在上世紀七五年南越被北越共黨統治之後,在西堤生活過的華人都對此兩句印象深刻而會心一笑。1975年4月30日,越共終於攻下南越最後據點,首都「西貢」淪陷,人民開始過著表面上歌舞昇平、朝氣蓬勃,而實際上卻是寅吃卯糧、物質糧食嚴重供應不足的生活窘境中,更悲哀的是人民明明苦不堪言,卻有苦不能說,被逼硬要歌功共黨如何如何救民於水火的偉績;被逼硬要頌德那位鬍鬚老人如何如何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生活在如此水深火熱的環境下,不知是那位深具睿智的華人,想出這幾句傳神的雙關語來忽悠一下當政的共產黨,亦令被迫至快要透不過氣的華人可以苦中作樂一下。
大家都知道,越南易幟前緊鄰首都「西貢」而與「西貢」合稱為「西堤」的華人大埠「堤岸」,當地華人使用的語言是以最強勢的廣州話(亦稱廣府話)為主,「堤岸」亦因此有「小香港」或「小廣州」之稱。上述兩句話(應該不止此兩句,不過筆者只記得此兩句而已)是道地粵語,當然亦只有用廣州話說出才顯出其個中傳神的幽默感。
在當時的環境下,大家見面寒暄,總喜問生活如何?答曰:『食足三餐,有鬼鞋著』則皆大歡喜矣。蓋此兩句表面上是歌頌共黨統治後的生活,一日三餐均足够,腳上穿的是洋皮鞋,生活多美滿呀!其實熟悉廣東話(廣州話)的均明白內裡大有文章。廣州話『足』與『粥』同音,『食足三餐』與『食粥三餐』發音一樣,但後者的意思卻是「一日三餐只能吃稀飯」而已,與前者的意思相去甚遠,甚至相反。第二句,粵語『鬼鞋』不錯是指洋皮鞋,但如使其分開,將「有」與「鬼」相連,『有鬼』除了可解釋為「有鬼怪」之外,尚有「那裡有」的意思。因此如將作為專有名詞的『鬼鞋』之「鬼」字挪到與「有」字結合成否定詞時,同樣的四個字便可解釋為「那裡有鞋穿?」了。有趣,有趣。前句還須要巧用同音字,後句根本四字不易就可另有南轅北轍、大相逕庭的解讀,益見粵語伶巧生動、活潑多姿的一面。
粵語,泛稱廣東話,以廣州話(廣府話)為代表,屬中國八大漢語方言(近又有九大方言、十大方言之說)之一,源出嶺南地區,沿珠江各支流散佈,盛行於廣東、香港、澳門、廣西、海南、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北婆羅洲、吉隆坡、印尼、澳洲、紐西蘭、英國、加拿大、美國各大城等等。根據網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的資料,目前全世界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6千7百萬至1億3千萬。聯合國亦已正式定義粵語為一種語言,英文定義為Language,而不是 Dialect(方言),並且認定為全球七種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語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之一。此七種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語言就是: English(英語),Chinese(中國普通話),Cantonese(粵語),Russian(俄語),French(法語),Spanish(西班牙語),Arabic(阿拉伯語),在所有中國語言(包括各大方言)中只有普通話及粵語被聯合國承認定義為語言而已。
二○一二年九月廿四日
1 則留言:
食足(粥)三餐,(身上)瘦肉四両,有鬼(冇)鞋著。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