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2009年7月南國閒情

有關西堤歷史掌故的兩本著作

閒寓南國,最感滿足的是能夠一口氣閱讀了兩本有關西堤(西貢與堤岸,今之胡志明市)歷史的著作。在炎熱的南國,汗流浹背中渾然陶醉在西堤的歷史掌故洪流裏……。
《堤岸今昔》,一本二○○七年十二月越南胡志明市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寫實文集。作者劉為安先生,為馳騁越華文壇逾半個世紀之資深文化人,擅長散文、短篇小說。本書以「現實社會題材,寫來詳實徵信,對時代更迭有細膩描述,把生活裏真實的所見所聞一一揭示,深刻切入,點擊當年堤岸的社會面貌,折射出華人某些生活層面,以及華人創業史跡,文化淵源,一頁頁演繹滄桑。」(本書序者陳國正先生語)。的確,作者以精湛的寫作經驗、用細膩的筆法,從堤岸開埠的歷史、華人的溯源、華人的文化、教育、經濟概況等等各方面都有詳盡的描述,通過作者的描述,令讀者彷彿重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當地華人如何蓽路藍縷、披星戴月一路走來,如何用血汗與淚水開闢、孕育這個城市。這些應該都是今天的胡志明市在享受現代繁榮之餘所不可忘記的滄桑往事。
書名《堤岸今昔》,顧名思義本書當然不只是愐懷堤岸過去的滄桑歲月,事實上作者亦有不少篇幅論述今天堤岸各個繁榮商區的形成與分佈,而大部份在每一篇的後段,都有著墨於新政權統治下今日堤岸的輝煌,以說明新政權對華人的友好與照顧。如果說本書值得一讀再讀之餘,要挑剔其有沒有瑕疵的話,筆者個人認為這些後段近乎歌功頌德的說詞,應是一個很難令生活在不同制度下之越華人士所能認同之敗筆。當然,既然是彼此生活在不同制度之下,一方之所謂敗筆,另一方可能是有其必要性,同理,一方之認為美好者,另一方亦未必認同,這些問題往往形成了意識形態的爭辯,是不能用一般常理分對錯的。站在筆者的立場,如果本書刪除了這些所謂「敗筆」,更正書名為《昔日堤岸》,應是最完美、零瑕疵的作品。
讀罷《堤岸今昔》,挑動了對西堤歷史探索的脈絡,腦海中不由憶起十餘年前美國窩居書櫃中似乎有一本是關於西堤歷史記載的藏書,當年因為公私務繁忙,很多藏書均未及細讀,於是乘著三月回美,幾經翻找後終於如願找到,並隨身帶備至南國,於一個清新黎明,再而雨後黃昏,全書三百八十頁一口氣閱畢,此亦是個人閱讀之新紀錄也。
《西貢三十年》一書,一九八七年七月香港華風書局有限公司出版及發行,作者馮風先生為一位從香港赴西貢堤岸上任的中醫師。一九四○年元月一日作者受聘為越南堤岸廣肇醫院主任醫師,一九四一年二月,日軍侵佔香港,致令作者有家歸不得,一九六九年四月作者留落西貢三十年後始正式返回香港。
本書為作者留越三十年間飽歷滄桑、時序從越南被殖民統治,日軍佔領,戰後英印軍接收,南北越分割,越盟反叛,廢除保大皇朝,民主政體,終至美軍參戰等耳聞目睹、報載日誌等資料佐証下之半自傳體記載文集。作者舊文學底子深厚,每一篇均如《三國演義》章回小說般以對聯作篇名,平實的筆法不帶誇張巧語,內容豐富,範圍廣泛,令人讀之難以釋手。
本書最令筆者感觸的一段描述為一九五六年南越吳廷琰政府下令所有出生或者居住在越南之全體華僑,必需要轉入越籍才可以在越南居留和經營商業,這一段歷史影響我們華人深遠。基本上所有當時、當地之華人均反對入籍,惟最後除了極少部份獲台灣國府接回升學定居外,其餘包括作者、筆者父母輩、以及廣大華人群等在無奈中亦只能接受現實,心不甘情不願之下被迫入了越籍,從此過著被越南人稱為華人、被海峽兩岸之中國人同胞稱為越南人之日子。也許這就是《堤岸今昔》的作者劉為安先生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今日已沒有居住在越南之華人,只有屬於華族的越南人,所以感到非常心安理得的原因吧!
兩本有關西堤歷史掌故的文集讀後,覺得兩位作者由於出身背景的不同,對國家認同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一位是外來者的身份,雖然為了生活上的需要而入了當地戶籍,但心態上仍然是個不折不扣的時代過客,此即是正宗越人喜以「客住」以稱當時華人的因素之一;而另一位則是土生土長的華人,並經歷了兩個不同朝代的洗禮,由昔日被稱為「客住」而至今日被認同為國家民族的一份子,心理上吐氣揚眉的感覺,不是前者或早年已移居海外的越華人士所能體會的。
《堤岸今昔》、《西貢三十年》兩本文集中很多掌故、野史等均很有閱讀價值。《西貢三十年》作者寫至一九六九年,一九七五年南越被北越政權「解放」滅亡,誠如作者所說,昔日輝煌的西堤,今日睹此雖已屬明日黃花,重溫歷史亦足以發人深省矣。
《南國閒情》July / 2009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請問您,“西貢三十年” 何處可買? 在下對這書非常興趣閱讀﹐期望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