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2013-04-03 洛城隨筆

     

201344日是中國傳統清明節,亦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大約始於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清明本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當此其時,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古代農民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因而古代便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後來由於這個節氣與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的寒食節非常接近,漸漸地便將寒食禁火及掃墓的習俗加上,併二為一成為清明節,因此寒食亦成為清明的別稱,寒食的習俗亦成為了清明節的習俗,如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等。
中國人秉持著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就算寄身海外,所有中華習俗大多不能忘懷避免,甚至代代相傳,猶憶當年越南華僑對所有中華習俗亦不能或忘,除了春節、元宵、中秋、、、等等主要節日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掃墓更不能免。每年清明,家家戶戶大都全家出動來到墓地,孝子賢孫要攜帶酒食果品、金銀紙錢等物品供祭於先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叩頭行禮祭拜,為墳墓培上新土。猶憶自懂事以來,在家鄉越南堤岸,每年清明節除了在家祭拜祖先、緬懷先祖外,仍須追隨家長到堤岸「穗義祠」向各先人祭拜、追悼亡靈,將墓邊野草清理,為墓碑銘刻再添新漆,習俗所及,亦習以為常。不過自移居新大陸後,清明節對所有來自越、柬、寮三邦的華人來說,除了在家祭拜祖先外,作為第一代移民,須要依俗特地到墓園祭拜先人者寥寥無幾。隨著時光的飛逝,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的成長,時間亦無情地見證了第一代的凋零,現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後的週末,洛杉磯像玫瑰崗等幾個著名墓園便有大批華人子弟祭祀掃墓,向先人上香祭拜之餘,更多的是作為家庭式的團聚,亦可作為踏青、郊遊,一家人或整個家族可以好好地聚集一起,曬曬太陽、好好活動一下筋骨,這與古代清明節既有慎終追遠的感懷,亦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本意愈來愈相似矣。
清明節雖說處於每年春意盎然、桃紅柳綠、初春細雨,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中,卻也因清明的祭掃使人憂鬱愁苦、悲戚感觸,情感的思念教人難忍那生離死別的悲酸淚。青山有夢,生死何求?生與死之間難分何者是實、何者是空。在這個時空交錯的感人節日裡,最能表達心中情懷千縷者無過於多愁善感的騷人墨客,且看古往今來有關清明節的詩詞多得不可勝數,就足以佐證。在那多如繁星的詩詞佳作中,最膾炙人口而家傳戶曉的,相信非唐代杜牧那以《清明》為題的七絕莫屬,其全詩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從來論者皆以其為清明詩篇中的第一佳作,除了意境清新明朗,境界淒迷美麗外,我想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用字淺白,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比起那些文字晦澀,用典深僻,總要讓人猜測,或總須作者加註的作品,其受大眾欣賞的程度自不待言而優劣立見。
說到這首詩,不由令筆者憶起昔日在校園課堂上聽到的笑話。話說當年的化學科老師黃先生,為人風趣幽默,授課時除了化學本科外,往喜加添一些課外的笑話以調濟化學課的枯燥,譬如以中式英文背誦強記不規則動詞之:『1 Car Come2 Cars Came3 Cars Come Came Come!』再加上誇張的三車相碰手勢,當時真的令全班同學笑破肚皮。黃老師說及有關本《清明》詩的笑話版本是:自唐朝杜牧的《清明》詩一出,一時風靡天下,人人爭相傳誦,卻也令一些不學無術、自以為是之徒所忌妒。終於有一天這群烏合之眾聚居一堂,話題離不開這首他們以為不應享如此盛名的七絕。甲某先指出:『杜牧這首詩文字冗長,意境重覆,如雨紛紛的時節,當然是清明,因此「清明」兩字可以省去;既是行人,當然在路上,「路上」兩字乃多餘;第三句是疑問句,則何須「借問」兩字;回答者何人都可以,不一定是牧童,「牧童」兩字亦可刪除,所以全詩改為五言「時節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才是好詩。』一陣掌聲後,乙某即時提出:『兄改為五言,好則好矣,惟仍是太長,如雨紛紛何論什麼時節?欲斷魂者又何止行人?應改為「雨紛紛,欲斷魂;何處酒?杏花村。」才更好。』話聲方畢,丙某跟著進言:『其實三字仍屬冗長句,應將三字改為兩字,「紛紛,斷魂;何處?杏村。」這就十分簡潔了。』黃老師的笑話到此結束,我想如果要再接續下去的話,應該是被丁某、甚至戊某改至一字不剩才是最高境界吧。
其實,黃老師的此節笑話,乃見於前人的筆記中,而將小杜這首七言詩每句去掉兩字,神韻就比原作差得遠甚,更遑論删減為三言、兩言?此節笑話,除了令到當年的我開懷大笑外,真實的作用是令人明白將詩作改得並不恰當的例子,再怎樣的簡練,仍然不能脫軌而為,否則只淪畫虎不成反類犬。不過,前人記載中亦有把此《清明》詩一字不易,只將標點符號位置略為變更,改為像詞之前身長短句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讀起來卻又另有一番風韻,另有一番精彩。這種改法改得巧妙,與為求簡練而將全詩破壞殆盡的胡亂删減實有雲泥之別。
清明節,時序上才剛度過寒冷的冬天,人人都應該出來曬曬溫暖的太陽,多多參加野外活動,除了秉持傳統慎終追遠的感懷外,更應該能夠融合著歡樂迎春的氣息中。

2013-04-03(二○一三年四月五日發表於洛杉磯越柬寮週報、遠東時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