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2014-01-02 洛城隨筆(從渝到堤6)

6
  “巴竇 、“三船” 、“湄公河”
1117日一大早吃過早點便趕到第一郡黃海龍酒店與蘭英會合,一同參加當地“美萩–檳椥”(My Tho - Bến Tre)湄公河三角洲一日遊,費用每人越幣345.000VNĐ(約17美元左右)

美萩市(My Tho)乃越南前江省首府,坐落在湄公河的支流美萩河北岸,距胡志明市西南約70公里(44英里),從新穎寬闊的1號國路出發,約需2個小時左右車程。年青的越南隨車導遊英語不錯,跟車上20多位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解說自如。車子沿著西貢河的1號國路經過堤岸區,年青導遊用英語向大家介紹這是堤岸區(Chợ Lớn),是越南最大的中國城,有多少多少華人,華人的祖先均來自中國等等。令筆者感興趣的是他接著解說此地華人起源之“三船之說”,使用之英文說詞是“Three Boats,直譯成越語就是Ba Tàu”。Ba Tàu這個字詞在所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人聽起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頂多是多吸收了一些異國知識,多一分瞭解而已,但聽在我們這些越南統一前生活在當地的土生土長華裔來說,其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 

生活在西元1975年前的越南南方,南越政府的大方向是華越一家,不分彼此,因此公民義務上,在抵抗北越共軍侵略的戰爭中,華裔子弟兵之傷亡不計其數,但在公民的權利上,華人雖然頂起了全國經濟命脈的半邊天,仍然往往有被歧視的感受。中越民族往往因為彼此文化之差異而時有齟齬發生,一有衝突,越人均喜直指這些華人為Ba Tàu”,此時這個充滿貶義的Ba Tàu”,其意義上就與上述年青導遊之說詞所指實如天壤之別。越語Ba”除了作數目字一二三之”解外,另亦作”、父親”等解釋,因此亦有人將其音譯為巴竇”,這個充滿藐視的Ba Tàu”就是漫罵對方之父親為船民,或為船民之後,出身微賤,華人聽到都認為是對自己甚至對祖上的侮辱,可能因而令雙方大打出手,因此當時一般華人對Ba Tàu”一語可說是相當敏感的。

時移世易,今天在越南偶爾亦聽到個別越人對華人稱為船人”(Người Tàu),一般普稱仍以華人”(Người Hoa)為主,而Ba Tàu”一語卻似已絕跡,至少筆者回越多次均未再有所聞。根據目下越文維基百科的註解,華人”(Người Hoa)一詞是指來自中國的漢人之後,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時,兵敗的明軍攜家帶眷乘船逃抵越南南方避難,因此越南民間均以船人”(Người Tàu)或明鄉人”(Minh Hương)以名之。此外,船隻亦為中國人在越南定居用以尋覓生機、貿易買賣帶來方便,所以可以此名之。(見越文維基百科。)

“三船之說”筆者始見於2009年越南本土華裔名作家劉為安先生所著《堤岸今昔》一書,該書第十六章題目就是“三船之說”。內文詳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越南處於法屬時代,從中國廣東廣州市開往越南西貢港之大中華客貨輪,每月有規定的航程,惟其特性是每次拔錨出海均是三艘同開的,這就是三船的起源。其後當地越人根據每次三艘海輪泊岸的慣例,而叫坐輪船到來的華僑為“三船人”,久而久之,連早期久已定居之華人華商也被叫做“三船人”。

該書作者同時亦强調華僑、華人、華商被稱為“三船人”,那只是歷史過渡時期與習慣上要把原居的西堤人和華僑有所鑑別而已,並沒有褒貶之分及族類之別,何況法屬時代民智的開通仍很限制,所以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三船人”的稱呼仍然存在。(見劉為安先生著《堤岸今昔》。)

隨車年青導遊的解說基本上與劉為安先生所說如出一轍,不知是他參看了劉先生的大作而有所認識,或是劉先生與他均引用了同一方面的考證,至而英雄所見略同,此點不得而知,但被引伸成貶義詞之罪魁禍首應是一字多解所做成,此點則應無異議。年青導遊偶爾賣弄了那年代已久、早已煙沒於歷史的知識,筆者仍要對這位年青人稱讚。其實船人”(Người Tàu)、華人”(Người Hoa)也好,“三船人”、船民後代” 也罷,無論是隨軍帶眷的上岸,或是腰纏萬貫的移民,流落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思不思親都在其次,怎樣不被人歧視、活得堂堂正正,才是古今移民最主要選修的課程。

美萩市(My Tho)是湄公河三角洲的貨物運輸樞紐之一,這裡有著名的湄公河水上漁市,也是南方著名的水果、白米產地。湄公河乃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蜿蜒曲折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後從越南流入南中國海。在中國境內的湄公河上游,稱為瀾滄江,在越南境內的最下游因有九個出海口,故越南亦稱之為九龍江。

有關湄公河Mekong River)的中文名稱一直以來都有兩個不同的說法,除了一般大眾已接受的湄公河稱謂外,另有一些人主張以湄江稱之方為妥善,他們認為“Kong”即為中文江的音譯,則無須畫蛇添足地再加一河字。這種看法有沒有道理關鍵是這個“Kong”字是否真具“江”的意思?不能以音相近便足以證明。現在國際上一般正名均稱其為湄公河,英文是Mekong River”,即指“Mekong 是一專有名詞,後面“River 正是河流之意。維基百科指出柬埔寨語作Mekong(湄公,“母親”的意思)。亦指越語作Sông Mê Kông(湄公河),再從越南官方網站亦是以Sông Mê Kông名之。這個發現的重點不在柬埔寨語的說法,重點在越語亦有一個Sông(河)字,可見從越南語文上以Mekong稱湄江不是正統的官方譯法。據此,筆者個人以為無論從文獻資料,或約定俗成之通例來看,湄公河』應該是可以接受的正式稱謂。

從發源的瀾滄江,一直奔流不息地化成九條小龍奔向大海,湄公河把從上游沖刷下來的肥沃土壤貢獻給了越南,在這裡給河水沖擊出的三角洲──九龍江平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肥沃土地,是越南糧食生產、水產養殖及熱帶水果的主要產地。這塊肥沃的土地不僅養育了整個越南民族,亦是世界的主要糧倉。

從胡志明市到美萩市不算遠,旅遊車在中途仍然稍作休息。這個Mekong Rest Stop休息站不僅為各路旅客大開「方便」之門,同時亦提供各類越南美食、越南特產及出售一些精美的手工藝品如用蛋殼繪出各種相似度十足的複製畫作等等,而且環境優美,椰樹蓮塘間頗有幾分峇里島的影子。逗留時間雖然短暫,對這個既賞心悅目、又能為大眾提供「方便」的安排,筆者持百分百的肯定。

【待續】


v魯凡 12/31/2013二○一四年一月三日發表於洛杉磯越柬寮報、遠東時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