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活潑廣東話系列9

「認叻」、「失威」、真「抵死」
生猛活潑廣東話

近日有數位讀者來言,再詢有關廣東話之話題,並提供了若干意見,令筆者倍添感激。無獨有偶,數日前在文壇前輩廖源先生的新書發佈會上,得遇此間越華中文學校前校長陳春生先生,言談間陳校長亦表示對拙作有關廣東話系列佈導亦甚為關注,從中亦領會到很多廣東俗語的奇妙及其語法的來源。在此筆者謹向陳前校長及各關心本欄的讀者致萬二分謝意,有讀者的共鳴和鼓勵,正是文藝工作者從事寫作的原動力。
綜合了一些意見後,本期要向大家介紹幾個關要的廣東話字詞、句語。廣東話中有幾個甚為生動傳神的單字,如果要以正式中文或普通話來表達,不是略顯累贅,就是未及其本義者,比如「叻」字。
「叻」,這個字對北方人來說必定甚感陌生,實為道地粵語詞之故,廣東話發音為「靚」之高入(第7)聲,其意相當於普通話中之“好棒”、“聰明”或“厲害”,是個褒義詞。「叻仔」「叻女」普通話是「聰明的男孩(子)」及「聰明的女孩(子)」。香港著名諧星、著名主持人陳百祥,別號就叫「阿叻」,因其口齒伶俐、舌燦蓮花,什麼都稱第一之餘,卻又能安然過關,因此其「阿叻」之名並不是浪得虛名的。被人稱讚為「叻仔」、「叻女」,雖然心花怒放,請勿過份飄飄然。
「好叻」,很好、很棒、很厲害之意,在前面加上如「佢讀書」、「佢寫文章」、「佢講英文」……等等便成為對該專項事情的讚美詞。這是肯定句式的用法,如用在否定時像「好叻咩?」,便成為「有什麼了不起?」。
「叻唔切」,是譏諷過份搶著表現自己能力、衝動急進、凡事強出頭的人。類似的詞語有「懶叻」「認叻」,前者是嘲諷那些自以為有本領,卻只是「半桶水」、名不副實者,而後者是指時常自以為是地逞能、自吹自擂稱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的人。
「叻過龍」「叻過頭」,意指過猶不及、聰明反被聰明誤。
「叻」之外,另有一個與其非常相近的字,是「威」字。「威」的字義是威武、威風、令人敬畏之氣魄,而在廣東話中除了具備這些意思外,在獨有的運用中卻是另有所指。粵語中「威」與「叻」甚為相近,同時亦具備了“好棒”、“聰明”或“厲害”等褒義,要注意的是兩字意義雖然互通,但仍有一些分制,很多北方人或非以粵語為母語者很容易將兩者混淆不清。基本上來說「威」與「叻」的分別是前者為偏於表面上的光榮形態,後者是偏於實質上的出色行動。譬如說「劉翔勇奪奧運會跨欄金牌,夠晒威(或威到盡)」,這是將“好棒”形於表面,而若如上面舉例所說的「佢讀書好叻」、「佢寫文章好叻」、「佢講英文好叻」等卻是指“好棒”的實質而言,所以稱讚有實質本領的人為「叻仔」、「叻女」,但不能稱「威仔」、「威女」。
「威」是用於表面上的光榮形態,所以如若獲得了某項榮耀時,便可以說「夠晒威」、「威到盡」、「好威水」、「威番一陣」,或者再加重語氣「邊個夠我威?」等等,而若有為某事而喪失體面、出醜、丟臉,便可稱為「失威」
以下再介紹一個甚具粵語精髓的詞句:「抵死」
「抵死」,近代普通話中已沒有收錄此詞,只偶見以文言書寫如「抵死不從」以表示堅決、拼死的決心而已,但卻多見於南宋古詩詞中,而亦各有不同的解讀。著名的有南宋詩人楊萬里之《宿城外張氏莊早起入三首》其一之「幸蒙曉月多情白,又遣東風抵死寒」,此處之「抵死」作格外、分外解。另楊萬里另有一首詩《正月三日驟暖多稼亭前梅花盛開》首句「春被梅花抵死催」,此處之「抵死」作急促解。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有《浣溪沙》詞,中有名句「春泥抵死污人衣」,此處之「抵死」則作總是、經常解。另一南宋名詞人柳永,有《大石調》詞(傾杯樂)中亦有名句「如何媚容艷態,抵死孤歡偶」,而此處之「抵死」是作終究、畢竟解
以上所舉「抵死」一詞古人用之於詩詞中的例句,這當然不是正宗粵語之解釋,事實上很多粵語詞其解讀與基本用法均與普通話有很大分別,甚至有些更屬風馬牛不相及。「抵死」在粵語的最基本解釋是“活該”、“該死” 、“缺德”,但是更多時候是作“得意”、“可愛”、“很有趣” 、“古靈精怪”解。例如:「抵死吖,邊個叫你唔聽我話」,就是「活該,誰叫你不聽我的話」;「真係抵死,打爛晒啲碗碟」就是「真該死,打破了所有碗碟」;「邊個咁抵死攞咗我支筆」就是「那一個缺德鬼拿了我的筆」。
除了這種帶具詛咒般的用法外,如果用歡愉的語氣說出,則「抵死」又成了“得意”、“可愛” 等的助語詞,例如:「真係抵死,佢講啲嘢令人笑到碌地」,就要解作「真有趣,他的說話真令人忍悛不禁」,而不是作「活該」、「該死」解。
總而言之,廣東話中有許多字詞,時常有另具一面的意義,外省人學廣東話,這點是須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二○一三年元月廿九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