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渝 到 堤 之4
● 故里堤城話滄然
11月11日。今天與昨天、前天可不一樣了。清早起來,雙腿雖不至寸步難移,但足踝腫硬疼痛,用舉步維艱形容就最適合不過。深受其「害」者原來並非僅此一家,多日來似乎朝氣蓬勃的蘭英原來亦受同「病」所苦,不得不將兩日前雄心勃勃訂下的旅遊大計之最後一站,參觀重慶「園博園」取消。於是兩人得以忍著疼痛,從容不迫,好整以暇地慢慢整理行李。中午時分退房,並分別跟多日來服務效率高、爽快親切的酒店經理吳小姐、及薛副總經理等道謝話別,即時趕往江北國際機場,離開風光秀麗、最後令我們兩人「舉步維艱」的重慶市,轉赴廣州南航總部,再乘夜機到越南胡志明市──昔日的西堤。
越南胡志明市,一個西元1976年前全世界沒有的地名,其前身實為越南共和國淪陷前的首都,原名「西貢」。西元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和國被越共攻陷淪亡,為了紀念建國領導人、越南勞動黨的黨主席胡志明,越南共黨政權乃在統一全國的第二年、1976年7月2日將西貢及其週邊城鎮合併並易名為胡志明市,越文為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人口超過900萬人,是全國最大的城市。越南在統一前、南方越南共和國的首都西貢,加上週邊最大的華人集中地「堤岸」,合稱為「西堤」。「堤岸」的正宗越文名稱為Chợ Lớn,意譯是「大市集」,「堤岸」是當地華人自己命名的稱謂。
堤岸區是華人聚居之地,主要是由第5郡、及第6郡所組成,據越南官方統計,堤岸區華人約有50萬之多。但是,雖然在人口上有這麼多的所謂「華人」居住,雖然地方上還遺留著先輩創建的如「阿婆廟」(天后廟)、「觀音廟」、「關帝廟」、「二府廟」、以及各幫會館等文化地標,走在今時今日的「大市集」堤岸街頭,昔日濃厚獨特的中華文化氣息、及由此而衍生之興旺熱鬧景況已再難尋覓,甚至悲觀至已消聲匿跡。今日的堤岸,已經沒有「中國城」、「唐人街」的感覺。
堤岸是筆者土生土長的地方,近十年來為省親、旅遊、創業等理由已先後回堤三四次,逗留時間有一星期、一個月、甚至一年不等,隨著抵達的先後,作為曾經是當地原居民的一份子,筆者的陌生感、失落感只有愈來愈嚴重。
1975年南越被赤化,西堤華人頓處於水深火熱、無所適從之境地。三數年間越共有計劃地展開排華工作,掀起千萬華人一片倉皇拋棄家園遠走他方,其中不少葬身無情怒海。越共政權即時將所有房舍地產接收佔據,並同時調入大量北越民眾,以填補空缺。一面明文禁止華文學校的再續、華文華語的流通,一面暗地施行越化政策,三十多年下來已廣見其效。現時年輕的華人子弟大部份已不諳華人母語,年長者在外亦不敢或用不著說華語,在獨尊越語教化環境之下,估計再過二三十年,中華文化之根必定被徹底剪斷、摧毀,如同現在美國非裔黑人已完全被強勢英語文化所同化一樣。
人活至某一階段總喜緬懷過去,失望落寞時總愛回想興旺輝煌。曾幾何時,越南堤岸曾經是中港澳台以外最大的華人城市,1975年前在西堤的華人人口超過150萬。這裡曾經擁有十家暢銷的中文報紙,不下十家長年放映港台電影而賣座鼎盛的華人電影院,六大華人各幫醫院,華文中學、小學林立,華人各行各業店鋪、美食茶樓酒家多不勝數,大大小小各幫供奉不同神祇的廟宇、各為幫民暢聚謀福祉的各幫公所會館、體育會、音樂社,等等。生活其間彷如置身香港、廣州。在這裡除了少數政府機構,不論你是什麼人,要溝通就要說廣府話(廣東話),包括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正宗越人及其他外國人。老堤岸人應該還記得水兵街(同慶大道)將至總督芳街街段的布匹市場,印度等南亞經營者都會說廣東話,當然半鹹不淡者有之,而字正腔圓者亦多的是,老堤岸都喜其獨特口音以「搵得就搵」而謔稱之。
俱往矣!三十多年說從頭,物換星移幾度秋。當年在南越吳廷炎政府、阮文紹政府知華、容華的態度下得以繁榮發展的海外華人文化長城堤岸,現在於越共防華、滅華的基本國策下,過去的熱熾光芒已黯然欲滅,過去的文化內涵已蕩然無存。盡管今日的堤岸仍然傳承著大批擁有中華血脈的「唐人」(華人),這片曾經是成長的土地、這些過去最熟識的街道,踏足其間,再怎樣的回味、再怎麼的咀嚼,就是與過去的夢縈追憶連不起來,就是再也找不到當年的溫馨親切感受。
堤岸、堤城,念之悠悠,感之慽慽焉。
【待續】
【待續】
v魯凡12/18/2013(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發表於洛杉磯越柬寮報、遠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