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2019-12-08 洛城隨筆
































春秋時代發生的《泓水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因思想保守、墨守成規而導致失敗的典型戰例之一。 

春秋周襄王十四年(西元前638年)初冬,宋、楚兩國的軍隊在宋國邊境的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約在今河南柘城西北)隔岸對陣,當楚軍開始渡過泓水,以進攻宋軍之時,宋國司馬子魚向君主宋襄公建議趁楚軍渡河途中可以向他們突襲,宋襄公認為不可,堅持不半渡而擊,因為仁義之師的君子不趁別人困難的時候去攻打人家。

待到楚軍全部渡河上岸正在亂鬨鬨地排隊擺陣勢還未組成隊形之時,司馬子魚又建議趁敵人還沒擺好陣勢,咱們趕快進攻,宋襄公依舊不答應。待到渡過泓水的楚國軍隊正式排好陣型後才下令出擊,結果宋軍被強大的楚軍像洪水一樣直衝過來,死的死,傷的傷,紛紛敗下陣來。 

《孫子》:『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戰爭本來就是詭詐的行為,絕對不適宜作軍事家、政治家的宋襄公,在春秋亂世中不切實際地空談古時君子風度,為了守迂腐的信條在政治軍事鬥爭中處處被動,並且把仁義濫用在敵國甚至是敵軍身上,結果就是自取其辱,自取滅亡,不但誤國,也害了自己,成為後世笑柄。 

上述春秋時代宋襄公的事蹟跟今時今日的香港特首是何其相似,如果香港特區政府的政客,對半年來的暴亂還在做表面文章,正如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針對馬英九前主席所說的「不該模糊的模糊了、不該妥協的妥協了、不該讓步的讓步了」,一味妥協退讓,一再委曲求全,息事寧人,暴亂分子只會抓住其弱點,得寸進尺,愈來愈大膽,愈來愈暴力,愈來愈囂張。 

歷史上「泓水之戰」的主角宋襄公留下迂腐誤國的笑柄,只是宋襄公至少身邊還有個敢於諍言的子魚,今天的林鄭特首身邊卻看不到一個有風骨的諤諤之士,手下盡是唯唯諾諾、連發言都不知分寸的庸官,歷史一定會將他們今日的作為記下青冊,如宋襄公一樣流傳千古成為後世笑柄的。



l魯凡  2019.12.08


沒有留言: